2011年批准项目
|
科 室
|
项目负责人
|
类 型
|
课 题
|
伦理批件号
|
血液科
|
刘开彦
|
|
红骨髓和黄骨髓之间转变的机制及对造血干细胞的影响
|
2011-01
|
胃肠外科
|
王 杉
|
|
MicroRNAs221/222逆转胃肠间质瘤耐药分子机制研究
|
2011-02
|
呼吸科
|
韩 芳
|
国自然
|
呼吸中枢低氧通气反应的遗传机制及其对睡眠呼吸障碍的影响
|
2011-03
|
妇 科
|
赵 超
|
国自然
|
子宫颈癌中HPVE6对hTERT基因调控的研究
|
2011-04
|
眼 科
|
陶 勇
|
|
Apelin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研究
|
2011-05
|
眼 科
|
黎晓新
|
|
神经保护治疗在视网膜静脉阻塞中作用机制研究
|
2011-06
|
口腔科
|
高承志
|
市科委
|
个性化骨膜下种植修复牙槽嵴低平的无牙下颌骨的初步研究
|
2011-07
|
眼 科
|
黎晓新
|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
2011-08
|
消化内科
|
刘玉兰
|
|
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对肠粘膜免疫屏障影响的研究
|
2011-09
|
泌尿外科
|
王晓峰
|
|
CMTM5基因对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
2011-10
|
骨肿瘤
|
任婷婷
|
|
融合基因SYT-SSX1促进滑膜肉瘤转移和侵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
|
2011-11
|
麻醉科
|
冯 艺
|
|
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动态NGF通路变化在化疗药物诱发周围神经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2011-12
|
风湿免疫科
|
李 春
|
|
DKK-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的作用及以其为靶位点的治疗研究
|
2011-13
|
眼 科
|
黎晓新
|
973子题
|
973课题子题《HTRA1》基因在老年黄斑变性中的作用研究
|
2011-14
|
眼 科
|
黎晓新
|
|
丹皮酚干预脉络膜新生血管
|
2011-15
|
创伤骨科
|
姜保国
|
|
周围神经倍数再生过程中运动终板重建规律的研究
|
2011-16
|
眼 科
|
赵明威
|
|
Alpha-A晶状体蛋白对视网膜保护机制及对干性黄斑变性的治疗研究
|
2011-17
|
肝病研究所
|
张恒辉
|
国自然
|
Foxp3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参与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
|
2011-18
|
神经内科
|
周小英
|
国自然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53介导的G1/S调控点功能障碍研究
|
2011-19
|
泌尿外科
|
徐 涛
|
市自然
|
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前列腺癌发病中的机制及干预研究
|
2011-20
|
肝病研究所
|
陈红松
|
市自然
|
CENPF对Rb通路的调控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
|
2011-21
|
眼 科
|
姜燕荣
|
市自然
|
靶向视网膜的慢病毒载体在兔眼内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
2011-22
|
眼 科
|
姜燕荣
|
|
Apelin在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中作用及相关机制的实验研究
|
2011-23
|
眼 科
|
梁 勇
|
教育部留学回国 人员启动基金
|
神经导向因子Netrins及其受体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2011-23+
|
血液科
|
赵翔宇
|
市自然
|
Th17、Th1及Treg细胞在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中的作用
|
2011-24
|
中心实验室
|
韩 娜
|
市自然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大鼠成骨细胞调控机制的研究
|
2011-25
|
消化内科
|
张媛媛
|
市自然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肠粘膜屏障的变化及机制研究
|
2011-26
|
血液科
|
张晓辉
|
国自然
|
Allo-HSCT后CX3CR1/CTL介导的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实验研究
|
2011-27
|
妇 科
|
王建六
|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组织工程修复研究
|
2011-28
|
妇 科
|
魏丽惠
|
|
宫颈癌干细胞样SP细胞的分选及鉴定
|
2011-29
|
麻醉科
|
张挺杰
|
|
脉冲射频对CCI大鼠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HCN通道的影响
|
2011-30
|
眼 科
|
姜燕荣
|
已上会(临)
|
Apilin/APJ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机制及其干预研究
|
2011-31
|
皮 科
|
杜 鹃
|
市自然
|
槲皮素对白癜风患者表皮黑素单元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
2011-32
|
计 育
|
沈 浣
|
市自然
|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及其胚胎发育毒性研究
|
2011-33
|
血液科
|
张晓辉
|
市自然
|
HSCT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机制的实验研究
|
2011-34
|
肝病科
|
陈红松
|
|
一种新型化合物体内抗乙肝病毒活性研究
|
2011-35
|
皮肤科
|
张建中
|
科研立项
|
苯烯莫德在湿疹动物模型中的治疗作用
|
2011-36
|
脊柱外科
|
张 旭
|
|
植入式膀胱功能修复芯片与相关机制研究
|
2011-37
|
化验室
|
王 辉
|
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超级细菌”的耐药机制和传播机制研究
|
2011-38
|
中心实验室
|
靳文英
|
国自然
|
PICK1对心脏局部交感神经递质的平衡调控机制研究
|
2011-39
|
眼 科
|
黎晓新
|
973课题
|
LOC387715/ARMS2基因多态性和AMD发生关联分析和机制研究
|
2011-40
|
脊柱外科
|
王凯丰
|
|
静脉及鞘内甲强龙给药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比较
|
2011-41
|
产 科
|
张晓红
|
院内基金
|
基因突变检测联合孕期风险调查预防测胎儿先心发病风险相关研究
|
2011-42
|
动物实验室
|
牛屹东
|
院内基金
|
C57BL/6J支系小鼠褐色脂肪组织Slc25a34功能初步研究
|
2011-43
|
风湿免疫科
|
安 媛
|
院内基金
|
瓜氨酸化纤维蛋白原多肽抗原性及致病机制的研究
|
2011-44
|
风湿免疫科
|
李 茹
|
院内基金
|
HLA-DRB1特异性瓜氨酸化烯醇化酶T细胞表位筛选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
2011-45
|
风湿免疫科
|
刘燕鹰
|
院内基金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干燥综合征免疫异常及其深入机制的探讨
|
2011-46
|
风湿免疫科
|
张学武
|
院内基金
|
DKK(Dickkopf)-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作用及以其为靶点的治疗研究
|
2011-47
|
肝病研究所
|
饶慧瑛
|
院内基金
|
他汀对干扰素抗丙型肝炎病毒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
2011-48
|
肝胆外科
|
李 涛
|
院内基金
|
肝星状细胞通过OX40共刺激通路对CD4+T效应细胞的影响及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
|
2011-49
|
骨肿瘤科
|
李大森
|
院内基金
|
滑膜肉瘤裸鼠肺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分子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
2011-50
|
检验科
|
吴 俊
|
院内基金
|
Gas6/Ax1系统在内皮细胞炎症反应与血栓形成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
2011-51
|
麻醉科
|
安海燕
|
院内基金
|
中枢神经系统内环氧化酶在老年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2011-52
|
神经外科
|
张庆俊
|
院内基金
|
内皮细胞微粒对大鼠脑血管损伤的体外实验研究
|
2011-53
|
心内科
|
陈 红
|
院内基金
|
血管紧张素-(1-7)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对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VCAM-1的调控和机制研究
|
2011-54
|
心内科
|
任景怡
|
院内基金
|
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远距缺血后处理对心肌microRNA表达的影响和调控机制研究
|
2011-55
|
心外科
|
陈 彧
|
院内基金
|
家族性心肌致密化不全G4.5和DTNA基因突变筛查及其遗传关联研究
|
2011-56
|
心外科
|
刘 刚
|
院内基金
|
非接触(No-touch)技术对动脉化静脉血管保护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
2011-57
|
血液病研究所
|
阮国瑞
|
院内基金
|
人类新基因VSTM1在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中异常表达的意义
|
2011-58
|
中心实验室
|
韩 娜
|
院内基金
|
Runx2在雌激素诱导MSCs向成骨细胞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2011-59
|
中心实验室
|
乔正国
|
院内基金
|
含CpG基序寡核苷酸延缓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机制研究
|
2011-60
|
中心实验室
|
郁卫东
|
院内基金
|
GPR34影响白血病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
2011-61
|
重症医学科
|
李 纾
|
院内基金
|
1L-33/ST2L通路在脓毒症中对Th2细胞影响机制的研究
|
2011-62
|
病理科
|
刘芳芳
|
院内基金
|
CP1 HLA-A*0201限制性多肽致敏DC疫苗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的动物实验研究
|
2011-63
|
肝病研究所
|
杨瑞锋
|
院内基金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耐药突变检测方法的改进与标准化研究
|
2011-64
|
皮 科
|
周 城
|
院内基金
|
Er:YAG像束激光对雄激素性脱发和斑秃毛发生长的影响
|
2011-65
|
Ⅰ期临床试验室
|
方 翼
|
|
GLP-1对大鼠糖尿病合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
2011-66
|
风湿免疫科
|
穆 荣
|
亚太风湿病学会基金
|
IL-33对类风湿关节炎中B细胞介导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研究
|
2011-67
|
妇产科
|
王建六
|
|
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肌瘤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
2011-68
|
呼吸科
|
陈 琳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低压低氧对链霉素药代动力学影响作用的研究
|
2011-69
|
肝胆外科
|
黄 磊
|
国家973
|
来源于12经脉穴位区的“循经特异性”通道的示踪成像研究
|
2011-70
|
肝胆外科
|
黄 磊
|
院内基金
|
高聚合度异麦芽糖化合物抗肝癌机制研究
|
2011-71
|
眼 科
|
黎晓新
|
国自然
|
EphrinA4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2011-72
|
妇 科
|
赵丽君
|
国自然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Ⅱ型(GnRH-Ⅱ)的激动剂和拮抗剂在子宫内膜癌中作用分子机制研究
|
2011-73
|
妇 科
|
孙秀丽
|
国自然
|
免疫相关因子球样受体-2(TLR2)及beta-arrestin2在子宫内膜癌发展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2011-74
|
放射科
|
王 屹
|
国自然
|
扩散加权成像定量评价胃肠道间质瘤分子靶向治疗效果的影像病理相关机制研究
|
2011-75
|
消化内科
|
冯桂建
|
国自然
|
猪喉咽反流模型的建立及造模后喉咽粘膜超微结构和紧密连结蛋白的变化
|
2011-76
|
儿 科
|
程翼飞
|
国自然
|
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常克隆来源NK细胞功能的研究
|
2011-77
|
风湿免疫科
|
穆 荣
|
国自然
|
IL-33对类风湿关节炎中新型B细胞亚群的调控机制研究
|
2011-78
|
骨肿瘤科
|
郭 卫
|
国自然
|
基于纳米技术的骨靶向抗肿瘤药物治疗
|
2011-79
|
检验科
|
王 辉
|
国自然
|
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RND外排系统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
|
2011-80
|
泌尿外科
|
徐 涛
|
国自然
|
糖脂代谢异常通过影响整合素连接激酶促进肾脏肿瘤发生
|
2011-81
|
神经内科
|
刘广志
|
国自然
|
多发性硬化抗原特异性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其治疗潜能的研究
|
2011-82
|
麻醉科
|
姜陆洋
|
国自然
|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后角神经元a2受体上调的实验研究
|
2011-83
|
中心实验室
|
张育军
|
国自然
|
MicroRNA-320a靶向TIAM1抑制大肠癌肝转移的机制研究
|
2011-84
|
肝研所
|
陈红松
|
国自然
|
基于体内微囊化培养体系的免疫功能正常小鼠HBV复制模型的构建
|
2011-85
|
创伤骨科
|
张培训
|
国自然
|
恒河猴周围神经有髓神经纤维倍数再生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机制研究
|
2011-86
|
药剂科
|
赵立波
|
国自然
|
抑制P-gp在中枢外排HIV-蛋白酶抑制剂的黄酮类化合物筛选及其机制研究
|
2011-87
|
肝病所
|
蒋 栋
|
国自然
|
干扰素刺激基因2',3'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CNP)抗病毒特性的研究
|
2011-88
|
血研所
|
阮国瑞
|
国自然
|
SG611-PDCD5靶向杀伤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的分子机制及应用基础研究
|
2011-89
|
创伤骨科
|
殷晓峰
|
国自然
|
周围神经倍数扩增过程中神经功能重塑规律的研究
|
2011-90
|
消化内科
|
曹 珊
|
国自然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趋化机制研究
|
2011-91
|
消化内科
|
尤 鹏
|
国自然
|
IL-6相关TGF-β介导的TH17/Treg平衡改变在克罗恩病治疗药物耐受及粘膜愈合和纤维化中的作用
|
2011-92
|
骨肿瘤科
|
汤小东
|
国自然
|
去分化软骨肉瘤中SOX9、RUNX2与TCF1蛋白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
|
2011-93
|
骨肿瘤科
|
李大森
|
国自然
|
以IGF2/IGF1R与SYT/SSX1为靶点治疗滑膜肉瘤的实验研究
|
2011-94
|
血研所
|
秦亚溱
|
国自然
|
AML1-ETO与PRAME在急性髓性白血病发生中的协同作用研究
|
2011-95
|
风湿免疫科
|
安 媛
|
国自然
|
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瓜氨酸化纤维蛋白原抗原表位及其致病分子机制的研究
|
201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