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对甲型H1N1流感工作预案(I)
发布科室:医务处 时间:2009年09月29日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美国和墨西哥发生甲型H1N1流感及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此次疫情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同时已完全明确,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型的流感病毒,是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和接触传播的疾病疫情信息。我国卫生部于2009年4月30日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为了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发生,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确保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 组织构架
(一)领导小组
组 长:王 杉
副组长:黎晓新 陈 红 魏 来 刘玉兰 毛 迅 黄 迅
组 员:赵 越 陈红松 曹照龙 张海澄 郭静竹 王晶桐 路 阳 王国强
沈晨阳 徐文彪 闫凤铃 武迎宏 张 华
职 责:负责督导医院防控指挥协调工作
(二)成立医院防控工作小组
组 长:黎晓新 王 杉
副组长:魏 来
执行组长:赵 越 陈红松
执行副组长:曹照龙
组 员:郭静竹 张海澄 应菊素 张斯琴 刘 民 张 奕 孙淑琴 郭晓林 陈新民 赵志全 单春龙 李 颖 岳 兰 王 丹
职 责:完善工作方案,确定工作流程,做好应对突发疫情的人员、物资准备,组织必要演练,做到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三) 成立医院医疗救治专家小组
组 长:魏 来
副组长:何权瀛 高 燕
专 家:杜湘柯 高占成 朱继红 苗榕生 洪 楠 郭晓林 母 双 朱奇志
职 责:负责对发生的可疑病例进行甄别以及对危重患者的抢救。
二、 感染科第二诊区设置和急诊医护人员配置
1、当疫情处理需要时按西城区疾病控制中心指示启用感染科第二诊区,感染科第二诊区设在善德大药房(见附2)。
2、医生负责人:高 燕 朱继红
职 责:负责感染科第二诊区的医疗救治工作和人员调配,当需要医院其他科室人力支援时,报告医务处,医务处负责调配医生,护理人员通知护理部闫凤玲。
3、护理业务负责人 :徐国英 孙 红
护理人员应急配置 见附6
职 责:承担留观患者的护理、消毒及区域物资的管理工作。
三、筹备医院应急医疗救治队
启动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小分队,选用具有高度责任心、快速应急反应技术能力强的医护技人员组成应急医疗救治队,负责政府交办的防治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
四、建立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和报告网络
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对流感样病例和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实行监测报告制度,发现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后,立即电话上报医务处(5536、5512),夜间上报总值班(总机转),医务处或总值班立即报告西城区卫生局及疾病控制中心。
五、监测方案
1、凡体温≥37.2℃的患者一律到感染科门诊就诊,有腹泻症状者到肠道门诊,无腹泻症状者到发热门诊就诊。发热患者经排查,除外非呼吸道、消化道传染性疾病后,进入门诊治疗。
2、坚持首诊负责制,感染科门诊设有相对独立的疑似病人诊室和留观室,此室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
3、加强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培训,门、急诊医务人员要提高警惕,掌握该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和自我防护措施,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主检医师”。
4、完善医院内感染的各项防护措施,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作用,确保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到位,并做好监测,保证消毒效果。
5、 在患者抢救治疗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扩大就诊范围,如有做肺部X线等检查,可与有关科室联系,采取床边检查。
六、疫情处理原则
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参照甲类传染病的控制原则和疫情报告程序进行处理。
1、医务处指挥,部门配合,统一协调;
2、加强疫情报告和监测,及时调查处置;
3、严格隔离制度,完善院内感染防护措施,防止疫情传播;
4、临床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人由西城区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咽拭子标本。
七、启用生物安全实验室
生物安全实验室设在肝研楼二层,接北京市卫生局及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指示后方可启用。当天的常规检验经医务处协调后,时间延后或送往其他单位检验。
八、医疗救治用车
送检标本和转运病人事宜,由医务处负责上报西城区卫生局医政科和疾妇科,联系120急救中心,将病人转至指定医院(北京地坛医院或北京佑安医院)。特殊情况下,须经北京市卫生局批示后,启用医院救护车。
九、宣传
各科室要进行正面宣传,以北京市卫生局宣传提纲为准;对于外电和新闻单位的来访、来电不与接待,如有询问者由党院办统一安排接待。
二O O九年五月一日
附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流程
附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门诊第二诊区设置方案
附3:儿科甲型H1N1流感患者医疗救治流程
附4:输液架调配顺序
附5:感染科第二诊区所需物品
附6:护理人员应急配置
附7:医院应急医疗救治队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