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研所分工会、急诊科分工会高分通过北京大学模范教职工之家验收
发布科室:中国教育工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委员会 时间:2016年12月19日
建家就是建科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研所分工会、急诊科分工会高分通过
北京大学模范教职工之家验收
2016年12月6日,肝研所分工会、急诊科分工会高分通过北京大学模范教职工之家验收。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顾芸,医学部工会副主席刘穗燕,医学部和兄弟医院的工会干部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赵越,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陈红松,工会副主席张志玲,验收组评委、工会小组长代表、职工代表参加了此次验收会。会议由工会主席陈红松主持。
在会议的开始,医院党委书记赵越教授介绍了肝研所和急诊科的发展历程,回顾了两个科室在建设教职工之家过程中所做出的成绩,指出建家就是建科室,两者相辅相成,并对工会建家工作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肝研所所长魏来教授介绍了肝研所分工会的基本情况,以及在医教研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从第一例乙肝炎疫苗的研发,到成为国家重点专科,肝研所的成长可谓步步锦绣,其中付出的辛苦也不为人所知。这些成绩的取得和肝研所大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密不可分。肝研所党支部书记封波教授汇报了肝研所的建家工作。肝研所分工会“秉承薪火相传,弘扬家的传统;凝心聚力,开拓家的未来”的科室文化,和“六家合一”的建家理念,将肝研所分工会建设成温馨的职工小家。所谓“六家合一”,就是建设创新之家、坚持之家、民主之家、健康之家、温暖之家、爱心之家,切实把职工小家作为联系科室和职工的桥梁纽带。职工座谈会之后,考评团的领导实地考察了职工小家的建设情况,并查阅档案资料,对一件件充满职工才艺的手工艺品赞叹不已。一张张充满生活气息的照片定格了职工们的笑脸,无言地诉说着科室的幸福,领导的关爱和同事的友情,将大家的心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急诊科分工会的验家活动在第一会议室进行。朱继红主任通过大量图片为与会专家还原了一个其乐融融的温暖小家。急诊科虽然空间较为拥挤,条件艰苦,但职工们克服了空间小、病人多、工作繁忙的困难,不仅业务能力强,职工们还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在急诊科党支部书记、护士长、分工会主席孙红“妈妈”的带领下,急诊科职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发出了“我爱我家”的呼声。党支部书记孙红老师介绍了急诊科分工会的建家过程。孙红老师把分工会比作稳定剂和发动机,虽然物理空间比较小,但是线下线上都是家,依托微信平台,营造一个充满浓浓暖意的家。谈起急诊科职工的故事,孙红老师如数家珍,员工生病了,谁家有困难,员工过生日……对员工的了解程度可见一斑。急诊是守卫生命的地方,很多员工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不能来到验家现场,但人虽未至心向往之,员工们纷纷在视频上留言,赞誉这个充满温情和欢乐的职工小家。
两个教职工小家各具千秋,文化建设也丰富多彩。医生代表、护士代表、生病职工纷纷现身说法,动情地讲述领导的关心、科室的和谐和“家”的温暖。验家评审组情不自禁地感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分工会建设工作扎实、细致,不愧是个温馨、和谐、进取的大家庭。
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顾芸,医学部工会副主席刘穗燕对北京大学肝研所分工会、急诊科分工会高分通过验收表示祝贺。肝研所分工会和急诊科分工会历史传统优良、家风淳朴,建家和建科室工作一脉相承。在科室小家中,职工们有归属感,并把对科室的爱和对同事的亲情传递下去,不仅是职工,就连患者也感受到了科室的温暖。截止到今年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有11个模范教职工小家。肝研所分工会和急诊科分工会资料翔实,工会组织建设到位,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建小家工作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希望模范小家的建家工作更上一层楼,为医院的发展建设作出更大地贡献。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工会
2016年12月6日
附件下载: